嚴控預售證使新開樓盤漲價難度上升,而不少開發商通過增加精裝修來“曲線”漲價,成為限價時代規避政策調控的新手段。
記者調查發現,在這些拿精裝修做文章的樓盤中,有的是從毛坯房變成精裝修房,有的是擬提高精裝修標準,還有的則要求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之外,單獨簽訂精裝修合同。在這些不同情況的精裝修背后,共同點就是現有售價比上一期價格上漲了。
招數1
毛坯房忽變精裝修
在“國五條”北京細則落地后的近兩個月里,北京市住建委暫停了對漲價樓盤的預售證發放,開發商想出的應對策略——把毛坯改成精裝,這樣就有了漲價的理由。
位于朝陽區大屯路的一瓶·四和院共3棟樓,1號、3號樓同為19層塔樓。去年1號樓開盤時,為毛坯房,已于今年3月份售罄,均價為38000元/平方米。而預計在今年7月開盤的3號樓,則改成了精裝修房,開盤預計均價55000元/平方米,漲價幅度高達45%。
此外,曾引發業主戶型糾紛的金地格林格林,在推出南區最后兩棟毛坯房源之后,將推出北區房源,而北區將全部是精裝修房,價格將則比毛坯房漲約2000元/平方米。